找到相关内容423篇,用时2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二十唯识论疏(2)

    见道以往根本无分别  。此时此,即名真觉。觉诸迷惘出惛梦故。此后所得世间  净智现在前位,如实了知彼境非实。根本后之所生故,名  后得。此智行于一切世间有分别相,故名世间,体是无漏  ,...,诸有所见皆非实有。未得真觉,不  能自知。若时得彼出世对治无分别即名真觉。此后所得世  间净智,现在前位,如实了知,彼境非实,其义平等。  113页  次论主破。汝云世人共知梦境非有故非有者,然后...

    王恩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61864324.html
  • “唯识无境”初探

    存在的状态是依他起的,然而世间人们依经验心识的分别活动,认为心识之外别有客境,并执著这样的存在为实体(遍计所执),若能通过修行实践,在依他起性上发起般若之,将经验的心识转成根本(转八识成四),就...意识“表象同一性”和同一意识境不相同的诘难。这样,“唯识无境”面对的认识对象(境)客观性与独立性的挑战得以消解。  唯识中道:三自性与三无性  佛家最根本的精神是求真。唯识学所认为的真实义是什么呢?《...

    徐湘霖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14565081.html
  • 六门教授习定论

    行智,其次为根本、后得。至于方便般若之后得,则由止观双运得之,为发慧之极致(方便用在利他,有赖于语言文字得其善巧。瑜伽学系之讲瑜伽,特重视此,故弥勒、无著、世亲均注《金刚经》,其经即谈方便般若者也)。宗喀巴大师以禅度配止,智度配观,复划分龙树无著之学,则所谓,仅限于根本,是亦违于毗昙家定慧相资为用之义也(中土禅学标榜般若禅,此乃果位之事,不能骤得。由本论观之,定有因修、正修、果修,禅宗所谓不思...

    吕澄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82666674.html
  • 摩诃衍宝严经讲要

    所俱空。亦有次第,先观生无我为观所取,次由生无我得法无我为观能取。前为有情所取,後即唯行能取,此二但是加行智,为根本智生起之因,非根本。经喻之云“如二木生火,而烧彼木”,盖由生法二生根本已,根本智复烧法无我。故以智言,非徒生无我不究竟,即加行之法无我亦不究竟,唯根本智乃究竟也。如是正观是名通达法无我因性中道。   第十二贯穿到边际空性。前知其因,今续观呆...

    吕澄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82866676.html
  • 试探唯识法门在心灵环保中的应用

    有所缘境,并执著这样的存在实体(遍计执)。若能通过修行的实践,在依他起上发起般若智慧,就能将经验的心识转为根本(转八识成四),从而达到圆成实性。   四、转识成智是心灵环保的终极   唯识的修证...很有必要的。《唯识三十颂》曰:“善谓信、惭愧、无贪等三根,勤安不放逸,行舍及不害。”8   第一信:是指身心如一,内外一致的崇奉。相信,信仰在所有的宗教里都是最根本的。因为&...

    释法瑛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94367859.html
  • 圣凯法师: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对佛法、宗教及哲学的理解

    根本观念。   所以,章太炎认为佛法是哲学而不是宗教,而且称之为“哲学之实证者”,因为哲学的希腊文原意是“爱”,释迦牟尼的本意就是“求...无分别的根本和有度生之用的后得,欧阳竟无先生以唯识理论来建构他的佛学理论,所以他认为,认识的来源是阿赖耶识所含藏种子的变现,既非先天的,也非后天的。佛法主张“依智不依识”,...

    圣凯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32067991.html
  • 新唯识论三论判

    根本亲挟带真如体相而缘,更不变相分。是故挟带有二,一者无分别根本智缘真如,唯见无相故;二者识中四分相缘,同一识故。变带有一,谓六识缘外境。今日为彼能缘之所挟带。夫识凭官体,境则在外,云何挟带?...光线、乃至含识,亦无形命,无足不足,以一切皆如故,证得此境,是名根本。  今执彼功能成为天地等是真实有,执彼习心若善若恶是为人伪,是虚妄法,则是心所,非彼如如,如如不遍,便非真如。良以执相待法以为绝待...

    周叔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15068670.html
  • 中国禅宗历史上的“方便通经”

    觉知,那还必须是经历“空寂”和“无念”的陶炼,在获得根本以后的分别,神会说得明白“但自知本体寂静,空无所有,亦无住着,等同虚空,——见无念者,虽具见闻觉知,而常空寂。即是戒定慧学,一时齐等,万行具备...中本自具有”,“经本无疑,汝心自疑”,“教是先圣所传,不是惠能自。愿闻先圣教者,各令净心;闻了各自除疑,如先代圣人无别”。相对于心法来说,经典不只是权法上“缘在人中有愚”的方便施设,而就是自心蹩脚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84868800.html
  • 净元法师著:止观入门

    ”而来,但何以众生能知有“无明”一事呢?因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,佛性名为本觉,由此本然的本觉,便说未成佛之前的众生为“不觉”,复由本觉的“真如根本”的作用,便能于适机适缘或善知识的启发中,触动了觉性─...,无有分别,无有所缘,凡夫和圣人的相虽互异,法性毕竟同一。  论说:  “诸圣人无有灭法,凡夫人亦无生法,是二皆不出法性等相。”  凡圣的法性皆如,“如是如一如,如无别”。另外,大乘止观中释 法性为...

    净元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43570239.html
  • 菩提心影:杂俎篇(二)

    任持为体性。后面五样——慧、方便、愿、力、,都是以七觉支里面的择法觉支为体性的,因为第六般若波罗蜜属于根本所摄,后面四种波罗蜜属于后得所摄,不过有一家说第八愿波罗蜜是以欲、胜解、信为愿的体性。以上...在现在各种学说中,也占一个位置。如宗教学、科学,再分之则为天文学、地质学、考古学、历史学、政治学、军事学、经济学……美术学、电学、化学……,所以哲学亦是各种学说中之一种。其名义日人称之谓爱,未免笼统...

    慈航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75770425.html